好久沒有用到“豬賤傷農”這個詞了,記得上一次應該是17年6月,差不多6.5元的樣子,今天毛豬價格7.8元,但養豬成本相對比17年高出太多,目前這個價就算規模豬場已是虧本(養豬界的茅臺牧原21年一季度養豬完全成本為8元/斤,其它幾個大企在9-10元左右),養豬虧本已成常態。
通過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,6月份第1周,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29.45元/公斤,比前一周下降4.7%,同比下降36%。不只是肉包子,在多數超市、便利店發現,熟食、火腿腸、香腸等豬肉制成品價格也沒有隨著此輪肉價下跌而下調。
相對豬肉價格,生豬價格卻是持續下跌,相比年初18元/斤已經跌去68%,為保障豬肉正常供應,黨中央、國務院高度重視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。為更好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用,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,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,經國務院同意,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《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 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》(以下簡稱《預案》)。
從預案看,采取的方式一是豐富預警指標,二是調整預警區間,三是分類設置豬肉儲備,四是完善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政府豬肉儲備調節作為關鍵抓手的重要作用,對生豬及豬肉價格堅持“調高”與“調低”并重,以供應穩保障價格穩,以價格穩促進供應穩。價格過高時,將投放儲備以保障居民消費需要,推動價格向合理區間回落,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擴張;價格過低時,將啟動收儲以托住市場,為養殖場戶吃下“定心丸”,避免生豬產能過度淘汰。